东莞市汇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免费热线:4000-222-106
电话:0769-86893633
手机:18664111119
联系人:崔先生
传真:0769-83818448
网址:www.Huishouxi.com
地址:东莞市常平镇土塘工业区
废锡回收,对于不少市民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是说到收废品和捡破烂,大家便一目了然。多年以前的淮安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拖着一辆旧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着收废品的回收人员,市民习惯地称呼他们为“捡破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很多人眼中看起来不值钱的“破烂”已经慢慢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以往街头衣衫褴褛的废品回收人员,不少也成为了拥有自己店铺的正宗生意人。
A、卖废品的历史变迁
家住上海路利苑新村的庄女士,仍然记得多年前卖废品时的情景。“十几年前,卖废品都得赶‘趟’。因为不知道收废品的会什么时候来,所以只能每天留心着。现在我们附近几个小区的废品都是由一个叫周师傅的人来收购,他还给我留了电话号码,要卖东西就直接打电话让他上门就行了。
不少主妇们都有着相似的感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街头上很少再看到流动收购废品的人,而在自己小区内回收废品的一般就是固定的那一两个人。这些废品回收人员在小区内长期驻扎,看到哪家有需要就直接上门收购,不少人跟小区的业主们都成了朋友。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市民们日常生活中所淘汰的废旧物品,都会有流动人员进行定点回收。这些流动人员有的是拥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小商户,有的是由较大型的废品回收公司聘用的员工,但他们所完成的只是目前可再生资源三级回收利用体系中最低一级的回收任务。由他们回收来的废品将被运往社区废品站,经过第一轮分类后再运往分解中心。到达分解中心的废旧物品经过第二轮再分类才被送至集散市场,由一些专业企业进行回购再造。井然有序的分类回收,使得我市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大大提高,同时,市民们卖起家中废旧物品时也方便了许多。
B、废品回收日趋分类化与专业化
爱民路上的小张夫妻经营着一家废品回收站,他们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废锡回收的发展历程。“以前说起收废品的,大家都很瞧不起,但是现在开废品站已经跟开普通小商铺没什么分别了。大家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附近的居民们还很感谢我们帮他们处理用不上的生活物品。而我们通过卖给上级回收站的差价也能赚点小钱。“小张说。
记者看到店铺门口摆放着两台看起来完好的柜式空调,小张说这都是修不好的废旧电器。“外面的塑料壳拆下来以后当做塑料卖,里面的机芯就当做废铜废铁处理。”小张介绍。因为是社区废品站,小张的店里是“来者不拒”什么都收,再由上级回收站分类收走。“现在分类是越来越细了,比如废塑料都分好几种,常见的那种饮料瓶子,就是跟其他废塑料分开回收的。”
据了解,目前我市像小张家这样证照齐全的大小废品回收站已达767家,其中大型企业有130多家。大型企业基本从事的是专业化经营,集中处理和加工某一类废旧品。如城南工业园区里的废旧汽车拆解中心,盱眙占地541.5亩的再生纸加工企业等。分类化和专业化确保了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再利用,有效地杜绝资源浪费,同时也为我市的循环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循环经济遭遇市场效益
所谓循环经济,即充分利用废弃物品,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造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一环。
市商务局再生办的赵主任介绍,在地级市中,淮安是我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而淮安自1991年起便已开始着手建设可废锡回收体系来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扶持大中小型的废品回收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争取资金的渠道。还组织行业人员进行了循环经济的专业培训,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个人流动废品站纳入管理范畴,使废锡回收率达到90%左右。
通过健全的体系建设和市场化运作,淮安目前的废锡回收历经多年的市场化发展已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带来了效率与效益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市场缺陷。如近两年虽然分类更细了,但是回收上来的废旧物品种类却比以往减少了不少,其最主要原因便是经济利益作怪。
譬如不少市民们都记得小时候用牙膏皮换糖吃的情景,当时的牙膏皮是铝制的,回收利润较高,所以回收人员都乐于用糖果来交换。现在的牙膏换成了塑料包装,虽然废塑料也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但是因为回收利润低,不管是流动回收人员还是废品站都不愿意再进行收购;多年前1毛钱一个的铝制易拉罐,自从换成钢质后,就算是白送,都没人愿意要,就只能将他们都丢进垃圾箱;还有在大家眼中被视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白色垃圾,其实它们大部分也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但是因为技术手段等原因导致回收成本较高,所以目前还是将它们当作垃圾进行填埋。
随着市民低碳意识的提高,不少市民还是愿意将家中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低价出售的,但是在市场化条件下,能不能回收不是市民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废铜烂铁等利润较高的废旧品一直是市场的抢手货,废旧的瓶瓶罐罐等生活用品却鲜有人爱收。如何既保证市场效益,又最大程度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到物尽其用,还需政府出台相关规范与指导。